首页
学习
开门
圈子
石豹镇
 2021-09-07     1901
名称:石豹镇
年代:西汉
尺寸:长23.5、宽l3、高14.5厘米
来源:1994—1995年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介绍:石豹镇出土于西第1耳室,以青灰色大理石雕成。豹和台座连为一体,侧卧于台座之上,双目圆睁,瞪眼前视。口微张,齿外露,双耳直竖,脸部周围有一圈鬣毛,脖颈上佩戴有华丽的嵌贝项圈,项圈上有用以系绳的钮。豹体肥硕,长尾从两后腿间反卷曲于背上,四足巧妙地分布在同一侧,少了野性,但显得雄健而又温驯。石豹镇采用圆雕技法,简洁凝练,概括而传神。该耳室还出土另外1件造型、大小同样的石豹镇,但豹体上有明显的残缺。同墓还出土2件造型颇为类似的铜豹镇。这些豹镇均为镇席用具。

豹是西汉墓葬随葬品中的常见的形象。徐州簸箕山宛朐侯刘埶墓时代为西汉早期,出土的人物画像镜背面的纹饰中有驯豹场景。驯豹者是一位身着汉装的男子,坐姿,左手前伸作抚摸豹首状。豹体形细长,身上有圆形花纹,前爪伏地,后体腾空。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168)年代为西汉前期,墓葬出土的大漆扁壶上绘有7只奔腾跳跃的豹子,颈部都带有项圈。河北满城窦绾墓年代为西汉中期,出土有4件铜豹镇,豹眼镶嵌有白色玛瑙,由于粘合剂的缘故,玛瑙已变成红色。沧州地区出土有全身用金丝错出旋涡纹的铜豹。山西朔县西汉墓(GMl87)中出土有式样与狮子山楚王墓石豹镇非常相似的铜豹镇。北京大葆台一号广阳顷王刘建墓陪葬有1只成年雄性金钱豹,刘建死于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该墓为西汉晚期。以上资料表明,西汉时期王侯贵族有驯养豹的风气。出土器物上的驯豹图和豹脖颈上佩戴的项圈也清楚地说明,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驯养豹子,并且可能已经实现了本土驯豹。猎豹驯养最早始于印度孔雀王朝瓶沙王,时代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目前尚未发现西汉以前驯养豹子的实物资料。西汉时期,这些经过驯化的豹子当是用于协助狩猎的猎豹,它们具有飞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捕猎能力,是狩猎时的得力助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王侯贵族狩猎风气的盛行。

汉代以后较长时期内,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都鲜见猎豹踪影。唐代开始,重见有关猎豹的文物资料。章怀太子李贤(公元654—684年)墓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主要陪葬墓之一,墓道东壁绘制有一幅壮观的《狩猎出行图》。图高2.4米以上,全长12米,上绘有50多组架鹰纵犬、束腰佩箭的鞍马人物,其中有一骑马者身后蹲坐着1只花斑豹。懿德太子墓的壁画中绘有驯豹图。懿德太子李重润,原名李重照,是唐中宗的长子,大足元年(公元701年),被武则天处死。驯豹图位于第一过洞东西两壁,图中4名男仆一手持圆头长杖,一手牵豹,其中2人为深目、高鼻、多髯的胡人形象。另外,西安东郊唐金乡县主墓出土6件狩猎骑马俑,其中一件骑马俑的马后臀上驮有1只猎豹。由此可见,狩猎风气在大唐盛世极其盛行,猎豹的使用也相当普遍,从事猎豹驯服的侍仆中有不少是西域胡人。唐代以后,使用猎豹狩猎的做法一直持续至元明时期。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 开门 圈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