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疫情
最近因为武汉的疫情,全国上下全力投身于抵抗病毒的战役当中,我们祈望国家挺过困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这场战役,在这个时刻,有很多朋友不能够冷静,心理比较恐慌,各种媒体内容铺天盖地,本来就非常恐怖,看了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及文章就更加恐慌,目前我们的力量很微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不要传播恐慌,坚信一定能战胜困难!号召大家这个时期通过各种渠道能够去捐献点物资,多传播正面的官方的信息!大家可以去腾讯公益捐助或者韩红基金会!
在疫情严峻面前,我们玩玉之人更应该耐的住心,响应国家的号召,在这种特殊的时间里,反而可以更加修身养性,品品玉器研究下它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要再整天想着发财的美梦,我们应该仿效古人,做一个真正爱玉之人!
今日,整理一篇文章,希望更多的爱玉之人能够互相鼓气互相打气,共渡难关!
玩玉之信仰
我们佩戴古玉,它的坚韧、厚重而让人心生踏实,帮助你调节和激发自身上的正能量,克服浮躁和焦虑,镇定的思考、坦然的面对不利的环境,这也是玉器辟邪的一大原因。长期佩戴和盘玩,以玉养心,也从心理上化解过于烦躁的脾气,让自己真正静下来,如玉般坚实、恒久,历久弥笃。在日渐强健的体魄和心态下,自然就不会遇到晦气和邪气,这可能就是所说的养之“辟邪”。
玉一直都有着神秘的色彩,不仅是器物,也是信仰和精神图腾。从秦汉时,视玉为礼敬上天之物,玉器变成了联系超越生死,沟通神仙与现实人间的桥梁。“以玉事神”,通过各种各样的玉器沟通天地和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安康太平。汉代的皇室贵族们更是觉得殓尸可以不朽,佩带可以避邪。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唐朝时期更是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
到后来甚至演化出了三礼玉论: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十二个字就概括了古人对玉的态度和境界。古人视玉极重,佩之宛同载祖搬迁。其一举一动,必特别小心。若是则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护,必有意外之幸运。因之遂谓佩玉可以护身。因为对玉极重看中,所以精神极其专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会因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运。所以,从因为佩玉而“视而后动,虑而后行”以“少生是非,少遭意外”来说,是可以说玉能辟邪保平安的。不论是哪一个朝代时期,古人都相信可以借助玉器能趋吉避凶。
古玉之:“阴气论”
很多收藏的朋友还是不了解古玉,我们正好通过这篇文章让广大收藏朋友了解一下古玉的辟邪驱凶的神奇魅力,所谓的“阴气说”烟消云散!
一般来说,不在古玉圈的朋友,一听玩古玉都要脸色大变,鼓吹阴气重,碰都不敢碰,正眼看都不敢看。好像有灵魂附体一样,生怕把自己的灵魂给吸走了。只好老老实实的去把玩新玉去了。古玉岂是谁都能遇到呢?能遇到几千年的古玉那都是需要缘分的,有些人注定无缘而已!我们不用去劝说纠结,可以直接丢此文给他自己细品感受!
话说回来,古玉能辟邪这个说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传的,很早就有“玉养人,人养玉”之说,也有说法是“玉碎则给您挡了一灾”之说,那新玉都能给你挡灾,怎么古玉就不能辟邪挡灾呢?几千年的古玉都是整个社会阶层的精英,高智商的人所拥有佩戴,有的是王侯,有的是将相,还有的是巫师,他们曾经佩戴过的那更应该有灵气才对!
当然,不是说什么古玉都能辟邪,说不定呢?它们也有不同磁场之分吧。也不是年代越久远就越能辟邪,我看呀,还是要看当时它的使用功能及赋予的含义,一件红山的玉器辟邪之心理作用肯定要超过明清的陈列之物,但一件汉代开门的刚卯严卯说不定又要超过红山的玉器更有辟邪之功效,当然了,这都是我的一点小猜测,心理暗示而已,看者勿须过分在意。
古玉之辟邪剑谱
先讲讲辟邪三宝,双卯、司南和翁仲,汉朝在文化、信仰方面继承了楚国的许多文化,尤其是继承了楚人的好巫之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被称为驱邪避瘟玉器里的三宝,就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王侯贵族十分流行的佩饰。
这里有个传说,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大家会比较好奇,古人制玉都很久,为什么刚卯严卯能够在短短的那个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呢?我听一些前辈这样讲的,刚卯严卯的玉胚其实早已经做好,但在卯时卯刻的时候是有具备法力之巫师用十分尖锐之物利用自己的功力刻划完成,而不是利用坨机工具制作的,这个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看到坨工完成的刚卯,自然不是汉代的啦。有兴趣的可以去馆藏放大细看。
- 刚卯严卯
刚卯、严卯外壁四面各有阴刻两行隶书铭,共三十四字。一般刚卯铭文为:“正月刚卯既央,零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蠖刚瘅,莫我敢当。”
据说,制作时辰,应在新年正月初的卯日卯时动刀,时辰一过,即要停止,故曰“正月刚卯”。
“灵殳四方”是讲具有威灵的殳书覆盖东南西北四方、贯通春夏秋冬四季、掌管金木水火土五行;“赤青白黄,四色是当”意思为四种颜色代表四方,只要佩挂此物,就挡住了所有牛鬼蛇神的侵犯。
而“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则是告诉佩挂者:天帝已让火神祝融发号令警告夔龙不可作恶、不可食人了,违者即被烧死。
“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是说老百姓的疾病,因为有刚卯在身,也被通通挡住。刚卯有如此“神效”,所以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人人喜爱佩戴的玉饰。
刚卯的字体为古代殳书,减笔假借,非常难认。也有的刚卯,用汉隶或小篆,一般认为凡字体清朗可读者,皆后人伪刻。
刚卯、严卯始于西汉,新莽时期,曾因避“卯”为刘字的部首而一度废除,但东汉继续流行。
- 司南佩

(台北故宫藏汉代司南佩)
司南玉佩是汉代辟邪玉之一,数量不多却很重要。司南佩形若工字形,扁长方体,分上下两层,为两长方柱相连形,横腰环一凹槽。顶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个小盘,全器光素无纹。在中间凹细处或小勺柄处,有一个横穿或竖穿的孔,可穿系佩挂。
司南本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场指南性制成的指南仪器,用于正方向,定南北。古代的司南形如勺,也像瓢或北斗星形,其构造上有勺,下有地盘。无论地盘如何防止,勺如何转动,最后勺的定向始终指向南方。在汉代占卜之风大盛时,又成为测算凶吉的工具。在放置的底盘上刻画天干、地支、八卦等占卦图案,算卦人根据勺的指向,作出测定。
以司南卜筮之风尤以新莽时期最盛,赴任之官挟木式以治,身后以木式择茔,以司南定乾坤。
玉有辟邪压胜之效,人们遂仿司南之形,将实用器转变为佩饰器,琢成顶部有司南形状的小玉佩,随身佩戴,用于辟邪压胜,为司南佩。从司南佩其主体呈现的独特的凹缺形外轮廓和佩带者的角色上,判断出这可能是后人为达到从良渚玉琮上取得某种宗教意义,而刻意扁化、小化玉琮所得到的衍变形体。
司南佩在东汉最为流行,其后逐渐衰微,宋以后有仿。宋代司南佩大多有桂花沁、牛毛纹等,包浆较好,器各部刻画过渡自然。明代的司南佩,刻画线条较硬,边缘锋利,细部碾琢不甚讲究,呈工字形或圆柱形,抛光技术较好,玻璃光感很强。清代亦有司南佩,主要特点是器型较大,形制有变化与创新,碾琢精细,抛光讲究。一改传统的顶部勺形,有的似鸟形,有的是方形,器腰间的凹槽较深,器体的棱角圆滑,光泽较好。有穿孔的可做佩饰,没有穿孔的则作为陈设品了。古人认为,出门挂司南佩“是为吉祥”。
- 翁仲
(南京博物院藏,东汉玉翁仲)
(台北故宫藏清代仿古翁仲)
关于“翁仲”其人其事及作此像的用意,至明代才比较清楚。《明一统志》载称:翁仲姓阮,秦时安南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将。翁仲死后,铸铜为其像。通过这段记载,我们知道翁仲是秦代一个威严勇猛的大将军,以他的形象作佩饰,有辟邪之意。
从左至右:南京博物院馆藏;《中国玉器全集》图片;台北故宫馆藏。
玉翁仲在汉代比较流行,是一种使用配饰,用于辟邪。常雕刻为一老者持立状,老者长须大袍,头戴平冠有孔穿绳便于佩带。翁仲在汉代一般雕成。汉翁仲采用汉代风格“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其色苍古,面部只琢眼和口,仅用三至五刀短阴线雕成,呈倒“品”字形,有的就是素面脸,连眼、口都不刻划,睑为长圆形,睑过于圆的多是后仿的,尤其民国时期有大量仿翁仲,仿品阴线较粗,刀口边沿有崩裂现象。
- 辟邪兽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小尔雅·广言》:“辟,除也。”可见辟邪之义,是驱走邪秽,被除不祥。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辟邪为饰,《博古图》有辟邪车。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传说中辟邪是一种凶猛威武的瑞兽,有辟邪祛凶的功能,因此顾名思义叫做“辟邪”。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神话信仰中,古人创造并赋予了辟邪强大的威严感和战斗力,甚至用它作为军队的代名词,《晋书》中就有:“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之句。
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见最早作品为汉魏至南北朝物,现将此期的典型代表作分述如下:
咸阳博物馆藏西汉玉辟邪
迄今所知,汉代遗址和墓葬中曾出土三件玉辟邪,其中两件于1966年在陕西省咸阳市西汉渭陵遗址出土。
此期之西汉陵区出土的两件玉辟邪,是迄今所知在科学考古发掘中最早遗物,说明以玉作辟邪形器,最晚在西汉中期已开始。
—————————————————————————————————
结语: 古玉中的辟邪之寓意的大致为以上几种比较知名,还有很多佛家道家题材的古玉也都有相关寓意,古玉本身是否能辟邪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不管如何,作为我们玩玉之人,真正要建立起正确的收藏观,良好的收藏心态,让古玉能够在我们手上继续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传承传播下去,更多的去了解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魁宝,才是我们这辈人应当去做的!
欢迎有不同观点的,在帖子下方留言,也欢迎大家广为传播,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公众号"开门文话社"学习最新资讯
入群与千名行家探讨交流,请联系社长we: TSC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