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开门
圈子
为你解答:中国古代文物中“蝉”的由来和寓意!
 2020-02-19     4519
民俗大观

汉代,玉佩蝉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中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古以来,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
 
蝉从幼虫、蛹蜕变成长翅的成虫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因其整个生命历程象征着一种神奇的变化和再生,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东晋,玉蝉
 
古人对生命的崇敬,他们以蝉作为复活的象征,希冀生命的轮回 蝉是古人崇拜的神物,古人把自己对蝉的喜爱及对蝉意的理解表现在各种器物上,制玉也偏爱取蝉形。 兴许是因为蝉的幼虫从地下钻出,褪去外壳,化为另外一种生命形态,象征重生和复活。 这是 佛教中所讲的“禅”,不生不灭,涅槃之意就是从这个动物受到的启发。 “禅”与“蝉”读音相同,并非巧合。
 
 
西周青铜器蝉纹
 
:晋·郭璞有《蝉赞》云 商周青铜器中的蝉纹,则有饮食清洁之意。 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 ”是说蝉有出污秽而不染,吸晨露而洁净的天性
 
 
 
 
 
商周时期,是一个文明较为发达的时代,饮食卫生在这一时期已作为一件大事受到人们的注意,上层贵族阶级更是如此。 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腹有节状条纹垂叶形三角状 也有长形的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
 
 
 
 
在这一时期的一些青铜器中,如鼎、爵、觚、盘上,就铸有蝉纹,蝉体大多作
 
 
仅现有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看,商周青铜器中无论是炊食器、水器,还是酒器,都有蝉纹的存在,这就表明古人注重蝉意,从蛹成蝉后,登高饮露,露水清洁,此中便蕴含着饮食清洁的意思。

北魏菩萨立像
菩萨冠上的蝉纹,也同样蕴含着有轮回之意。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此时道教长生文化、民间神仙思想也在本土上盛行,于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这些本土文化、思想的影响,佛教徒在雕刻佛像时掺杂了道教思想,将蝉这一灵物运用到了佛教造像的身上,菩萨头冠上的蝉纹就是典型代表。
”之句,就代表了佛教神像高贵和令人仰止的气质。昂藏峻绪,渺漫长灡,缤纷组带,蝉联缨冠,或智或愚,能危能安另外,蝉冠也有具有一些世俗的意义,如广饶北魏根法师碑即有“
 

这尊菩萨身上装饰品十分华丽,配有圆形饰件、项链、宝珠等相对繁褥装饰品,但最为引人注意的还是菩萨宝冠正中装饰的蝉纹,“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得名,至今在山东境内发现的这两尊蝉冠石雕菩萨像,其宝冠上特有的蝉纹装饰,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因此弥足珍贵。
佛教的本土化,使得佛教徒将菩萨也视为神仙,于是在受到道教“蝉脱”思想的影响下,在雕刻菩萨造像头部时,饰以蝉冠,蕴含了一种蝉意,即轮回之意。
 
汉八刀玉蝉,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
 
蝉形玉琀,有幻化复生之意亦有品德高洁之意
蝉具有脱壳现象,使人以为蝉能复活,因此,古人对蝉寄寓了灵魂不灭的祝愿。 :《论衡•无形篇》 复育转而为蝉”,可见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
 
 
 
 
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的称为蝉形玉琀,寓着精神不死,再生复活之意。 玉琀是古代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多为蝉形,又称为“琀蝉”。
”之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即有“《抱朴子》 《汉书•杨玉子小传》又有“玉石,欲化不得”的记载。 这是古人对玉的崇拜,以为玉随葬可以达到尸体不腐的目的。
青铜蝉纹鼎
 
蝉,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历经无限的磨难,从幼蛹蜕变成展翅高飞的成虫,从地下升到高空,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个个生命轮回,这是大自然的造化。
。蝉这种脱变带有无限的神秘和感知,将无法理解的蝉性,归咎于自然神的安排由于古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较为低下,意识形态上很大程度受到原始宗教的影响,在他们的眼中, 等。清洁高尚、轮回复生
 
 
 
 
于是通过想象和理解,将蝉赋予了各种寓意:
他们带着这些寓意将所见的蝉的形象进行抽象化处理,或雕或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护佑自己和子孙后代,不论今生还是来世。
 
 
 
 
 
 
 
 
 
 
 
 
 
 
 
 
 
 
 
 
 
 
 
学习 开门 圈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