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开门
圈子
【古玉知识】古代玉器上的螭虎纹
 2021-09-02     3254
开门·文话社

由于古代玉器的纹饰特征,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至今已经形成数量巨大、种类庞杂的特点,而对于玉器纹饰的学习,于其浮光掠影地走马观花,倒不如一门深入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对于玉器纹饰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从螭虎纹开始谈起。

 

国家博物馆藏战国螭食人玉佩

 

螭虎纹,又称螭龙纹、蟠螭纹。螭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动物,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说文》中的解释是:"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其形状盘曲而伏者,称蟠螭,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因此又叫螭虎龙。

 

螭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远古时代人们想象中的神兽,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

 

日本美秀博物馆藏战国错金银螭纹青铜勾

 

玉器上的螭虎纹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晚期螭虎纹已经较为常见,著名的洛阳金村东周天子大墓就曾出土过带有螭虎纹的玉器,这些战国玉器上的螭虎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螭虎纹。

 

战国时期的螭虎纹主要作为玉器的辅助纹饰,其皆为扁平而未见有立雕或半立雕器,大多呈"S"形弯曲的行走状,多镂雕。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金村战国螭纹玉珩

 

随着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秦始皇的印玺之上就使用了螭虎钮,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

 

汉代是螭虎纹的鼎盛时期,汉人崇尚螭虎,并将其作为主流玉器纹饰加以大力推广,因此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许多汉代玉器上,都有螭虎纹的身影。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白玉皇后之玺

 

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国宝级别的西汉白玉"皇后之玺",即为螭虎纹印钮,作为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两汉时期帝后玉玺,这枚汉代玉玺弥足珍贵,它反映了汉代最高等级的礼仪制度与宫廷文化,具有难以估量的文物价值与研究价值。

 

这枚西汉白玉"皇后之玺"背部的螭虎印钮,采用了汉代常见的高浮雕技法,螭虎形象威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印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螭虎的6颗上齿也以阴线一丝不苟细细雕琢。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汉白玉皇后之玺

 

此外,汉代早期玉器上的螭虎纹已经相当普遍,在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的出土玉器中就可见大量的螭虎纹,说明在西汉早期,螭虎纹不仅成为主流的玉器纹饰,而且在玉璧、玉佩以及玉剑饰上得以大量使用。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剑饰上就采用高浮雕技法琢制有生动的螭虎纹饰,不仅造型生动、颇具威严,而且通过高浮雕的运用,使螭虎充满动感,极具艺术张力。

 

由此可见在西汉早期,古代治玉工艺中对螭虎纹的使用已经达到游刃有余的熟练程度。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螭虎纹玉剑首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螭虎纹玉剑首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螭虎纹玉剑首

 

西汉中期典型的螭虎纹玉器作品,可参考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玉器,其中的玉印玺、玉剑具和鎏金镶玉铜账顶等玉器中均可见大量螭虎纹饰。

 

这一时期的螭虎纹基本继承了西汉早期的工艺特征,大多采用高浮雕技法,螭作张口露齿,其它五官特征,作穿作于云气间的身的刻纹等同西汉早期都很相似。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螭虎钮玉玺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螭虎纹玉剑具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鎏金镶玉铜帐顶

 

东汉玉器上较具体表性的螭纹,有1969年河北省定县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刘畅墓所出土的几件玉器饰纹。所饰玉螭纹,基本造型和饰纹与西汉玉螭纹同,唯身上局部器官和刻纹略有所别。

 

主要表现在局部纹刻中有在以往未见或罕见的装饰,如以数道短平行直线组成的足爪、毛发和短须纹,间点缀小圆圈纹、竹节式纹等。

 

综上所述,汉代玉器中不仅大量使用了螭虎纹,并且对螭虎造型的刻画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配合汉代玉器中卓越的高浮雕技法,使汉代玉器螭虎纹成为极具时代特征的玉器纹饰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西汉螭虎纹玉剑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换频繁、战事不断、政治分裂、经济萧条等原因,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低潮时期。但是仍有大量螭纹遗存,

 

魏晋时期螭虎纹主要使用于玉璧、玉印、玉韘、玉剑饰等玉器之上。这一时期玉器上的螭虎纹,其形式大体同汉代类似,唯一不同的是身形较为细长,身上以短平行线饰作的足爪和羽毛纹较多,个别螭纹的头侧耳间和脑后开始出现毛须和发纹等。

 

上海博物馆藏汉代螭虎纹玉剑珌

 

两汉和魏晋时期玉器上的螭虎纹同战国比较,出现了一定区别,主要特征如下:

 

两汉和魏晋时期的螭虎大多数从以往的侧视变为正视;

 

同时螭虎脑后的角一般较战国的短,有的独角饰为扭丝形,多不分叉;

 

另外这一时期的螭虎形均四足分置于躯体的两侧,而不是战国那样四足都在身下,一侧各有两足,作爬行状而非战国时的走状;

 

其次,玉螭纹的尾饰为扭丝形者多为西汉时期造型,此后逐渐减少,并开始分叉

 

上海博物馆藏汉代蟠螭纹鸡心佩

 

上海博物馆藏汉代蟠螭纹鸡心佩(局部)

 

此外,螭虎耳两侧有毛发,目上有眉毛,东汉以后甚至身上和足间的局部都有毛纹,所饰毛纹,皆用短细且平等的成组阴线表示;

 

同时,螭虎形局部增加饰纹,如东汉始在身上有凹孔,身上有圆圈纹、竹节纹等,及至魏晋时的个别螭纹上的脑后还新出现了毛发纹;

 

而且,这一时期的螭虎纹除战国时常作玉璧、玉瑗等饰纹外,另增加的器物有玉剑饰、玉韘、玉印、玉佩饰等;

 

最后,这一时期玉器中的螭虎纹在战国时与玉凤复合在一起者已很少见或不见,但新增加的复合纹图中见者有龙、云、鸟、熊、虎、朱雀、玄龟等。

杭州历史博物馆藏宋代螭衔芝纹玉璧

 

但是螭虎纹这一传统玉器纹饰,在唐、宋时期较为少见,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看作是螭虎纹在玉器上出现的低潮期。

 

从元代开始,玉器上的螭虎纹又开始逐渐增多,这一趋势直到明、清时期都未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元明清时期的玉器上依然使用了大量的螭虎纹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蟠螭纹玉璧

 

螭虎纹是古代玉器上常见的纹饰,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螭虎纹特征的了解和分析,会更有效地进行玉器鉴定与断代,因此对古代玉器的收藏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螭虎纹玉剑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汉螭虎纹玉剑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汉螭虎纹玉剑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汉螭虎纹玉剑首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螭虎纹玉剑具

 

加入开门文话社社群

成为社员与百位资深古玉藏家对话

 

学习 开门 圈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