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珐琅”出墙来!
清康熙 御制珐琅彩盌
嫣绯金炼-奈特典藏珐琅彩盌
尺寸:
御制珐琅彩花卉盌,罕以粉红作地,花式开光绘群芳,暗溢清香,诚登峰造极之作。
此盌器形雅正,弧壁浑圆,高岭为胎,质密细腻,诚景德镇御窑佳品,皑白美如雪。
点石成金之求,亘古已有,无分中外,从不乏大力兴赞者,然谁又以化金冶炼为旨,誓要制成千金不换之品?
康熙皇帝品德出众,秉性好学,积极务实,思想前卫,对科学态度开放,且广任贤能,招揽敏思之仕、巧手之匠,身世不拘。
普天之下,燃石炼金者,多有长生不老之求。
康熙珐琅作,设坊紫禁城内,规模有限,烧制时间仅只数年。
四面开光绘牡丹、池莲、秋菊,以及寒梅山茶,刚好是春夏秋冬四季朵研,风格与传统工笔花卉一致,应出自中国画师之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盌,
台北故宫 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此盌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纹饰皆见洋风,施艺创新,史无前例,且以红料书款,可悉当时尚未受后来蓝款法规所限,也未见因循拘谨,应属康熙年间珐琅作早期御瓷。
以金紫红为地,饰花卉开光,原属芭芭拉.赫顿所珍,图载于莫士撝,《御制》,香港,1976年,图版33,曾先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71年7月6日,编号384、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9日,编号384及1989年11月15日,编号557。在康熙铜胎或料胎画珐琅器上,鲜有著金紫红或金粉红为地者,仅见一“康熙御制”款料胎小盃,
除此盌及台北故宫所藏,饰类同金粉红色地者,据录仅止一器,绘以团花,较形规范约束,底以蓝料署年款,先后为大维德爵士、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及香港徐氏艺术馆所藏,曾两度于伦敦苏富比拍出,1961年12月5日,编号39及1976年5月12/13日,编号363,后于1989年5月16日再于香港苏富比易手,编号85,并收录于《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214。
红彩仗金料发色,但珐琅彩瓷鲜施金彩为地,仅有日内瓦鲍氏珍藏两件金地缠枝花卉纹盌,华葩纵艳,略显拘谨,载于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99年,卷2,图版162及164。
此盌原属亨利奈特典藏,他明辨善鑑,自1930年始,直至1971年辞世为止,蒐珍集宝,雅蓄中国陶瓷及工艺品,主攻明清瓷器,多购自伦敦艺商 Bluett & Sons。
附:
1. 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卷5:
2. 施静菲,〈A Recor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Art Form: The Unique Collection of ‘Painted Enamels’ at the Qing Court〉,《Collections and Concepts》,卷7,2005年,页 5-6。
3. George Loehr,〈Missionary-Artists at the Manchu Court〉,《东方陶瓷学会彙刊》,卷34,1962-63年,页 55。
4. Loehr,前述出处,页 51。
5. Roy Davids 及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 Great Haseley,2011年,页 276,转载《Arts of Asia》,卷10,编号6,198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