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开门
圈子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辽金玉器
 2020-02-28     4727
老丁说玉
 

鹿林纹玉带环 辽代

 长3.5、高6.8、厚1.5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带沁。体为扁长方形,正面微弧凸。多层透雕镂空饰一鹿和柞树,组成“秋山”图饰。鹿呈站立状,头微上昂,用阴刻线雕出柞树的叶脉,下部有一鸡心形环,可供挂系用。

 

花鸟纹玉佩(1对) 辽代

 长4、中宽2.5、厚0.3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玉质青黄色。纹饰镂空,花朵和小鸟浅刻出细线,中间为一朵盛开的花朵,两侧对称各出一鸟,鸟展翅,长尾翎,长喙交于花边。
 

玛瑙碗 辽代

 口径5.7、底径3.3、高4.2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浅黄色玛瑙质,光亮透明。直口,深腹,高圈足,外撇呈喇叭口状,光素无纹。
 

玉飞天 辽代

 长4.5、高2.4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灰色。圆雕。人物头部较平且有一孔,下半身着裙装不露双脚,状似鱼尾。辽代飞天的特点是折面,即在鼻部处出现一个折角。出土的玉飞天上有金属弯钩,可能是作耳饰之用。
 

蟾蜍扑食纹玉佩 辽代

 高4、宽6、厚2.2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玉皮。底为一片荷叶,茎脉分明,上面伏卧一蟾,瞪眼作扑食状,形象生动。
 

玛瑙臂鞲 辽代

 长9、中宽4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玛瑙质,灰色有云状纹理。磨制。呈瓦状,中部两侧起小节,穿扁斜孔,孔壁出尖齿。
 

玉摩羯 辽代

 长7、宽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赭褐色沁。圆雕一龙首鱼身形象,龙张口含珠,肉鼻上卷,龙发后飘。龙身为鱼形,并生双翼。下部有供佩系之穿孔。摩羯是一种类似鱼的大兽,此类造型流行于辽金时期。
 

持鹘玉童子 辽代

 宽2.7、高6.4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圆雕一童子,身穿紧袖长袍,双手托鹘,腰系锦带。阴刻线表现衣纹,一撮发髻置于头顶,衣褶简洁,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玛瑙臂鞲 辽代

 长8.1、宽3.6、厚0.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玛瑙质,有青白两色条状斑纹。器表光滑,臂鞲正面微弧形,背面凹形,器中部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穿孔。此器为契丹族游猎架鹰时护臂之用。
 

花式玛瑙碗 辽代

 高5、口径1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白色玛瑙质,质地致密,晶莹剔透。六瓣海棠花式口,深腹,圈足,内外壁均有不规则的紫红色天然花斑纹。造型典雅秀丽,琢磨精致光润。
 

带托葵花形玛瑙碗 辽代

 碗直径15.2、高10厘米

 托高16.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玛瑙质,色彩丰富。整器光素无纹,尽显玛瑙本身之色彩斑斓。碗形为六瓣葵花形,下配有高托,并刻有“乾隆年制”款。此器形与宋代同时瓷器类似,款显系后琢。
 

心形玉佩 辽代

 长3.5、宽2.1、厚1厘米

 现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

玉质淡黄色。作扁体心形,顶部有一管状鼻。
 

狮纽玉印 辽代

 高8、长9.4厘米

 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和田白玉质。体积硕大,印文为契丹文。印体玉质多处绺裂受沁,兽头顶部也有片状沁色。其印纽为圆雕狮子,其玉质色纯美,雕琢大气;狮作蹲踞,神态威猛,气势雄伟有神,大有王者风范。
 

鸟衔花纹玉饰 辽金时期

 长6.7、宽5.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采用多层镂空技法雕琢一幅倒U字形花鸟图。正面为盛开的芍药枝叶纷披,长尾绶带鸟戏于花丛之中;背面平素。
 

雁衔枝纹玉佩 辽金时期

 高4.5、宽4.4、厚0.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多黑褐色沁斑。大雁圆形眼,喙衔一芦枝。此佩采用镂雕及阴刻线技法琢制,有明显辽金时代风格特征。
 

鹘攫鹅玉饰 辽金时期

 长6.8、宽7.7、厚1.3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光洁。玉饰为椭圆形。环内托透雕鹘、鹅两禽,天鹅体大肥硕,长颈弯曲向上,张口,似展翅挣扎状。鹘体瘦小,双爪紧抓天鹅首部,嘴啄其颅顶,翅膀向后用力展起,尾巴下压勾起。鹘腿系绳结,为人工驯养。鹘、鹅的羽毛用阴刻线琢磨,线条清晰,排列整齐。雕琢生动有力,构思巧妙,形象逼真,有着很强的写实意义,表现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与粗犷气概,具有鲜明的“春水玉”时代特征。
 

虎鹿纹玉饰 辽金时期

 长6.7、宽4、厚1.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表面带有桂花黄皮。器体呈扁长方形,两面纹饰不同。一面利用玉璞黄皮深雕一回首蹲坐之虎和茂密的柞树叶。两只小鹿在丛林里奔跑。柞树下灵芝朵朵,一派祥和。反面浮雕一鹰立于松枝之上,两只喜鹊飞于枝头,右上角还有一阴刻“日”字。此玉又可称为“秋山”玉,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秋天围猎时的山林景色,但无论虎鹿还是鹰鹊,均是一种和谐共处之象,无肃杀之气。
 

摩羯纹玉带板 辽金时期

 长5.7、宽4.8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黄褐沁斑。透雕。呈长方形,正面为鱼龙变化图案,也称摩羯。蔓草中两条鱼为龙头鱼体,身体的两侧生出翅膀。背面平素,四角有牛鼻形穿孔。此题材取自于佛教,也是民间鲤鱼跃龙门传说的反映。整体造型粗犷,但刻画极为细腻,形态异常生动。
 

鹘攫鹅纹玉带饰 金代

 长3.5、高5.8、厚1.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略带沁。呈长方形,正面弧形外突,多层次透雕饰一大雁,长颈深入枝叶交错的荷叶丛中躲避海冬青的追捕,画面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海冬青猎雁的情景。
 

鹘攫鹅纹玉带环 金代

 高8.2、宽4.3、厚2.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原带有黄皮,并有黄褐色斑。器形呈长方形,器表高浮雕图案:一只天鹅正仓惶窜入荷叶丛中,水草之上方则有一海东青(鹘)正向下俯冲,欲捕之。此题材称“春水”,来源于辽金贵族春天到郊外的狩猎活动,主要为海东青(鹘)抓捕天鹅或大雁。器物侧面有孔,可穿带,下面有椭圆形扁环,可挂其他物品,又称为提携。此作品为一副,收于“大清乾隆年制”款雕漆盒内,盒内有木屉及绵恩书嘉庆御制题画诗,是清宫旧藏之珍品。
 

龙柄玉魁 辽金时期

 长18.5、宽14、高5.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温润光洁。体为圆形,平底。外壁浮雕两条前行之龙,一龙首前视,一龙回首张望,龙发后飘,身体细长,四爪张开。一侧圆雕龙首为柄。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其主要特点就是单柄外向的龙首,这可能和魁的意义中有首、大有关,而龙亦为最高等级的神兽。
 

花卉纹玉饰 金代

 长6.7、宽4.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透雕。呈长方形,正面为海石榴花图案,背面光素。此器是当时贵族官服上的带饰。
 

摩羯纹玉带板  辽金时期

 长5.7、宽4.8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黄褐沁斑。透雕。呈长方形,正面为鱼龙变化图案,也称摩羯。蔓草中两条鱼为龙头鱼体,身体的两侧生出翅膀。背面平素,四角有牛鼻形穿孔。此题材取自于佛教,也是民间鲤鱼跃龙门传说的反映。整体造型粗犷,但刻画极为细腻,形态异常生动。
 

山石人物纹玉山子

辽金时期

 宽19、高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用玉的皮色来渲染整个画面,从而使画面更显生动、活泼。图中一仙人骑鹤飘然而行,一童子手提礼品,紧随其后,前去祝寿。在茂密的树林中,两只芝角仙鹿恬静地觅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从山石上留有的管钻孔制作痕迹来看,应为辽金时代的作品。
 

玉羊距骨 金代

 长4.1、宽3.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纯白莹润。方形骨节状,上部中间有对钻孔,可佩带。此器又称“嘎拉哈”,系女真语译语,它形似羊髌骨,是北方少数民族儿童的一种玩具
 

荷花形玉饰  (1对) 金代

 长4.3、宽4、厚0.6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和田白玉质。扁平状,近正方形,一对,大小形状相同。以镂雕及阴线刻相结合的技法,雕刻出盛开的莲花、含苞欲放的花蕾、舒展的荷叶、卷曲缠绕的茎蔓及莲子。细部以细阴线刻画,莲花及莲子边缘以斜切刀法表现。背平,四角分别有四对穿孔,可系缀于它物上。
 

戏鹘玉童子 金代

 宽3.5、高5.9、厚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铁褐色沁。圆雕一童子,梳三丫髻,身着短衣,左手握拳,右手托一只海东青鹘,双腿交叉,呈行走状。海东青鹘是一种身材较小而又敏捷勇敢的鹰隼,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小而健”。辽契丹族及金女真族、元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均十分喜爱这种鹰隼,金元玉器中多有表现,多为捕鹅之态,而这种饲鹘童子造型十分少见。
 

玉刀柄 金代

 上:长10厘米

 中:长10厘米

 下:长10.1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柄为青玉,有黄色沁斑。扁平状,长方体,光素无纹,铁刀插进玉柄内,已残断,铁刀被腐蚀,仅余一部分。
 

玉节约 辽金时期

 长4.1、宽3.5、厚1.5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有明显绺斑。器为“凸”字形,一面中部呈圆形凸起,另一面平整光素,三端各有一穿孔,可穿缀于束马皮带上。此器制作不甚规整  ,当为实用马具。
 

鹿纹玉帽顶 辽金时期

 宽4.2、高3.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带玉皮。立体雕刻出秋天的景色,林木呈黄色,四周共雕刻出六只鹿,形态不同,神态各异,生动写实。
 

人物纹玉佩 辽金时期

 高6.4、宽4.6、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委角长方形,镂雕枝叶,叶中立一童,着宽袖长袍。
 

人物纹玉饰 辽金时期

 长3.6、高4.7、厚0.8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呈片状。人物跏趺静坐于莲花座上,双手合十。神像脸部饱满,神态安详,双眼、鼻子、嘴部用阴刻线刻画,头戴宝冠。两侧各有一童子,童子头大,侧身。莲座由仰莲组成,莲瓣表面下凹。
 

绶带结形玉佩

辽金时期

 长8、宽5.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洁白温润。长方片状。双面雕工,纹饰为四个结状纹饰相互盘缠在一起,流畅有致。该佩应为此时期组佩居中部位的主要构件,与内蒙古陈国公主墓出土白玉组佩中的饰件相似。
 

双人形玉刀柄 金代

 高9.5、底径2.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青色,上端与下端沁成墨色。刀柄上端雕刻两个站立状的男士。头戴平顶出沿帽,圆形脸,眯眼微笑,两人左右露耳。身穿圆领窄袖袍服,腰束带,双手插于袖中,身上刻阴线纹。人物下部为椭圆柱形,最下部有榫,以纳刀身。
 

鹘攫鹅形玉饰 金代

 长4.3、宽3.1、高3.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整器圆雕,一海东青正将尖喙啄于大雁之头,大雁虽已展翅欲飞,但海东青之凶猛,使其无力反抗。雁腹部有一对穿孔,可供缝缀之用。
 

玉双鹅 金代

 长3.7、宽3.2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透雕,一面工。正面纹饰为双鹅并肩优游穿行于水草之间。背面有穿孔。此器为男服皂罗垂脚襆头上玉饰。
 

双鹿纹玉带环 金元时期

 宽8.8、高5.5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正面纹饰为雌雄双鹿和柞树林图案,是典型的“秋山”题材。背面有六对穿孔,可镶嵌在革带上。附环用于悬挂各种小饰物。
 

玉狮 金代

 长4.1、高2.9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白色。圆雕,狮呈蹲卧状。方头翘尾,鼻嘴平齐,双耳竖立,前肢弯曲微撑,后肢着地,腿及身体部位以较宽凹痕琢刻,细部也只以寥寥数笔刻画鬃毛、双眼等,纵贯狮身有一圆形钻孔,为佩饰。
 

母子熊纹玉带饰

金元时期

 宽3.8、高4.8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墨色。立雕一大熊俯身怀抱一幼熊。熊小耳、尖嘴,腿部用一宽阴刻线,表现其健美的肌肉。用细阴刻线雕其眼睛和毛发。母熊爱抚的神态,眼里流露出的慈祥目光,表现得惟妙惟肖。此器侧面有横向矩形孔,为带上使用。
 

双鹿纹玉饰 金元时期

 宽9.7、高3.5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镂空透雕出柞树林中雌雄两只鹿,雄鹿在前回首眺望,后面一雌鹿紧紧相随,相依为命,情景感人。在其周围伴有祥云。用细阴刻线来表现鹿身上的短小毛发。树叶深挖,翻卷,从而增强了层次感。此器原为带板之一,后配木托,形成文玩小品。
 

鹿纹玉带环 金元时期

 长9、宽5、厚1.6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色,局部泛白。长方梯形,上边为弧形,下有一环,两侧为对穿插腰带之用。通体镂雕,一鹿回首奔跑于柞树林中,鹿头雕珍珠盘式角,身体肥硕,肌肉凸起,腿细长。
 

人物纹玉帽顶 金代

 高14.4、长12、宽4.5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色,局部带有皮色。通体圆雕一山林景观。正背两面饰纹不同。正面圆雕一站立寿星,宽额长须,身着宽松肥大的长袍,脚踏如意云朵。左上方为飞翔的仙鹤,下有一龟。背面雕一站立的童子。底有孔洞。因采用孔钻法,留有孔洞痕迹。
 

秋山图玉饰 金元时期

 长5.8、宽3.9、厚1.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表面有黑色玉皮。器体为长方形厚片状。器表高浮雕一柞树,枝叶繁茂,树前一虎,前肢抱树,虎身饰条纹状虎皮纹,长尾上翘,上有印刻横节纹。此玉图案俗称“秋山”,反映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秋天伏虎行猎的情景。辽代契丹族就常在秋天举行这种“秋山”活动,金元时期依旧沿续下来。“秋山”玉多为山林虎鹿题材,常有柞树相衬,表现出一种恬静的山林野趣。
 

鹿纹玉佩 金元时期

 高5.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利用玉皮色来表现柞树和鹿,柞树双面雕工,呈现出秋天金黄色的美丽景象和狩猎活动的场景。
 

鹘攫鹅纹玉佩 金元时期

 长8.3、宽7.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圆形环托,正面雕鹘攫天鹅,高高凸起,立体感强。鹘、鹅的羽翼使用大量的短小阴刻线纹。器作者将鹘展翅翻腾攫啄天鹅时凶猛的瞬间动态及天鹅被抓时引颈悲鸣的细微刻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这类“春水”题材中的精品。
 

海棠花纹玉饰 金元时期

 高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透雕。正面雕一枝海棠花,构成圆形图案;背面不加雕饰。此器玉质精良,工艺精湛,形象生动,似一幅写实的画作。
 

鸳鸯纹玉佩 金元时期

 长4.1、宽3.3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为上佳的籽料。透雕一鸳鸯卧于山石上,另一只藏于花叶中,回首上望,画面精美而生动。此佩似一幅立体的写生图,并且巧妙地运用皮色,反映了艺人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珍珠和宝石坠子可能为清代后配。
 

山石卧虎纹玉饰 金元时期

 宽6.8、高5.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色。利用黄色玉皮子巧雕卧虎和柞树,露出青玉的本色作山石,用长短阴刻线来表示花叶的茎脉和老虎的毛发,老虎显得更加威风凛凛。整个画面生动、写实,突出了秋季捺钵活动的情趣,为典型的“秋山”题材。
 

鹿纹玉帽顶 元时期

 高3.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局部褐黄色斑。立体椭圆形。通体镂雕,四只鹿或四目顾盼,或昂头鸣叫穿行、奔跑在柞树林中,柞树局部利用玉皮巧做呈褐黄色,表现了秋林美丽的景色,为“秋山”图案。底为花边椭圆平底,靠近四角有四个穿孔可与帽盖结缀。

 

学习 开门 圈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