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开门
圈子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明代篇(一)
 2020-03-02     2690
老丁说玉

双螭纹玉璧 明代

 直径6.3、厚1.1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圆形,中间有一孔。浮雕双螭纹,双螭呈爬行状。毛发长往后飘拂,独角,虾米眼,后腿饰密集毛纹,尾卷曲叠压于腿下,为典型明代螭纹风格。
 

螭纹玛瑙璧 明代

 直径6.6、孔径1.8、厚0.4厘米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红色玛瑙质。璧正面围绕璧心孔浮雕一条螭龙,龙作回首行走状,躯体修长,四肢健硕,长尾分歧。细阴线勾勒出枣核状目、蒜头鼻以及龙爪等细节部位。
 

双鱼蒲纹玉璧 明代

 直径13.2、厚0.6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褐黄斑。圆形,由两个半璧组成,边为凸缘。璧面上刻整齐细密的蒲纹,沿边缘有六个孔。璧中孔内镂雕相向双鱼,身肥,背有鳍,花式尾。
 

螭纹玉璧 明代

 外径6.2、内径1.7、厚0.5厘米

 现藏于晋祠博物馆

玉质青色。扁圆体。正面浮雕两螭首尾相连,另一面光素无纹。螭头部上宽下窄,五官集中于头的下部,身体较长,四肢匍匐,分叉状长尾似飘带,为明代螭纹特点。
 

谷纹玉圭 明代

 长25.4、宽6.6厘米

 现藏于晋祠博物馆

玉质青色。扁平体。上端作尖状,下端及两侧平直,中间有脊,表面雕琢八竖行谷纹。背面光素无纹。此圭造型古朴,琢工粗放。
 

谷纹玉圭 明代

 长21.2、宽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灰色。长方形上出尖。两面各雕出17行5列突起的圆形谷纹。圭为礼仪用玉,《明史·舆服志》载:皇后着冠服时执“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篆谷文。黄绮约其下,韬以黄囊,金龙文”。九嫔着冠服时执“圭用次玉谷文”。明代一尺约为32厘米,七寸大约为22厘米。其玉质、尺寸、纹饰与北京西郊明妃嫔墓出土的谷纹圭相近。据此这件玉圭应是明代妃嫔使用的礼器。
 

七星纹玉圭 明代

 长27.5、宽6.7~8、厚1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沁斑。仿古礼器。作上尖下方圭形,中脊线隆起,向两侧渐薄,一端平齐。一面饰有水波纹及雕琢圆珠状七斗星象布局,甚具道教特色。
 

梅花纹玉圭 明代

 长24、宽7.1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黄色裂纹。长方条形,顶端呈三角锥形,正面浅浮雕一折枝梅花。
 

兽面纹玉剑格 明代

 长2.9、高2.1、厚1.2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略带沁。长方形,断面为菱形。双阴刻线琢兽面纹,兽眼扁平呈方形,眉内阴线平直,额饰如意云纹。
 

蟠螭纹玉剑璏 明代

 高7.5、口径1.5、底径2.3×1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布满黄褐色沁。长条形,短端下有长方形孔,可穿系。正面浮雕一蟠螭,长身回首,口含灵芝,两端呈圆弧形,向下弯。
 

蟠螭纹玉剑璏 明代

 长6.7、宽2.3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上有黄褐色沁。器呈长方形,两端向下弯弧,靠短端处下有一长方形穿孔。器面阳纹雕刻卷曲的蟠螭,眼、鼻、耳用阴线刻画轮廓,头发上冲,身饰二字纹,四肢用细密阴线雕刻毛片纹,关节处饰卷云纹。很生硬,不活跃,较死板,尾巴呈花叶形,图案化风格明显,有明代螭龙的特点。
 

五梁玉发冠 明代

 长5.6、宽4、厚3.1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光洁,有褐色沁。上端拱弧,下端平弧,顶上浮雕平刻五条凸线,前端为坡形,后端内卷,下部对称二条凸线横纹,两侧有对穿孔眼,冠内镂空雕,可压发。装饰别致,制作精美。玉簪为细长状,上端为素面方柱形,中端为圆形纹丝纹,下端自上而下由粗变细,末端呈尖锥形。造型秀丽精巧。
 

七梁玉发冠 明代

 高5.5、长4.3、宽5.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抛光较好。玉冠两侧各有一圆孔,以插簪固定发髻。冠面凸起七道直梁。束发冠为古代男子戴在头上作束发所用,这种梁冠一般为退朝燕居之时束发所用,使用时扣覆在发髻之上,用簪固定。明代一品国公丞相以上官员才能使用七梁冠。
 

五梁玉发冠 明代

 长5.5、高4.2、厚3.4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绿色。顶雕琢五梁,两侧呈卷云状,双侧下端有一穿孔,可用于插簪。
 

竹节首玉簪 明代

 通长15厘米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玉质白色,细腻温润。簪首稍弯曲,雕刻竹节纹,簪体呈圆锥形,光素无纹。整体琢制精细,抛光细腻。
 

龙首形玉耳饰(1对) 明代

 直径3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耳饰呈圆形,耳饰中部雕一龙头,两角向后,龙嘴张开,口中吐出一圆珠,圆珠与嘴间有一穿孔,孔中穿银丝,银丝向上分为两支,顶端各串一珍珠。此耳饰设计别致,造型新颖。
 

龙首玉梳 明代

 长11.8、宽4.5、厚0.6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白色,微泛青。梳背呈圆弧形,柄为龙首形。龙口微张,阔鼻,粗眉紧压双眼,眼圆而凸,头上长一分叉独角,造型古朴雅致。
 

水仙花首玉簪 明代

 长21厘米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玉质白色,细腻温润。簪首镂雕一丛水仙花卉,制作精细,簪体呈圆锥形,光素无纹,通体打磨圆润。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6、长6.4、宽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光润。钩首作龙首反顾状,张口长角,拱身,钩身浅雕夔龙纹,钩纽为圆形。
 

花蝶纹玉扁簪  (1对) 明代

 长18.6厘米、头宽1.9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莹润无瑕。簪为扁片形,簪首上镂雕宝瓶、花草和蝴蝶,上端一圆凹为掏耳,下端簪柄尖细。  琢刻精细剔透,抛光极好。
 

松石纹玉镯 明代

 外径8.1、内径6、厚2.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细腻,有褐色沁。椭圆形,外缘浅浮雕松树、坡石、猎狗,形象生动自然,器表柔和温馨。
 

云龙纹玉簪首 明代

 高15、直径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褐红斑。器呈圆筒状,顶立一瑞兽,体态肥硕,器身浅浮雕龙纹、祥云纹,中下部有孔呈管状。
 

喜上眉梢玉簪首 明代

 通长23、高2.7、厚0.3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由银簪体和玉簪首组成。玉簪首为白玉,片状,双面雕琢一喜鹊栖息于梅枝梢头。喜鹊俯身翘首,尖喙张开似在鸣叫报喜,翅拢于背,长尾略张,鸟身细部均以阴线刻划。鸟下枝头梅花盛开,后有叶片陪衬。梅花的轮廓为五连弧形,中心的花蕊刻斜方格纹,花瓣和叶片打洼。鸟身与花枝间采桯钻法镂空,表面打磨精细,但侧沿和镂空处的内膛毛涩,桯钻痕迹明显。
 

龙形玉环 明代

 直径9.3、宽2.2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和玉绺。器为扁圆体,大孔,环面为一龙衔尾状,龙身较长,龙上唇上卷,橄榄形眼出须,龙角较长。身上饰勾云纹和阴刻线。龙脊凸起阴刻“×”纹。龙尾分叉,龙身两侧饰飞翼,上刻细阴线。制作较粗犷。
 

鹿首玉簪 明代

 长12.4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白色,光洁温润。圆雕,呈上粗下细形。簪首以俏色技法雕琢一昂首卧状瑞鹿,簪尾有褐色斑。
 

如意头玉簪 明代

 长14.4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质地润泽。圆长条状,末端稍尖,簪首呈如意形,略弯,用阴刻线琢一如意头,比较简洁。
 

龙纹环形玉佩 明代初期

 直径8.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浅褐色皮色。稍椭圆形体,通体镂雕一团龙,龙双角、长发、两须,四爪,团身盘旋于云纹之中。背面一侧有环扣,应为带饰。此龙神态威猛,颇具元代遗风。
 

扭丝纹玉环 明代

 直径5.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受沁呈黄色,带大量褐色沁斑。器呈绞丝状,饱满丰腴。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长12.5、宽2.9、高2.4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青色。带钩呈长条形,钩头圆雕龙首,钩身浮雕一螭龙。龙首略方,吻端平阔,如意云头鼻,扭丝状粗眉上曲,额头饰一圆凸,双耳后抿,角卷曲。钩身螭龙盘曲,毛发飘拂,肩、胯部位阴刻卷云纹,背脊一道阴线随形弯曲,小腿刻密集短斜线。钩身背面有一圆柄形纽,直径与钩身宽度相等。从侧面观察,钩身呈弧形,但弧度较之元代和清代的平缓许多,周边棱角亦未做去棱处理。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5、长11.2、宽2.4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钩首作龙首反顾状,钩身爬一小螭和龙首相对,卷尾,钩纽为圆形。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2、长9.2、宽1.6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光润。钩首为龙首反顾状,长角,拱身,素面钩纽为圆形。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长12.5、宽3.2、厚3.1厘米

玉质青白色,有油脂光泽,光洁温润。钩首作龙首形,钩腹正面浮雕盘绕卷曲的小螭,螭龙首相对。钩纽呈圆形。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长13、宽2.5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沁斑。钩为龙首,龙眉上扬紧贴眼部,龙眼凸出,蒜形鼻,龙嘴微张,露齿,刻上下两排牙。嘴中钻孔表示口腔,龙角向后分为两叉。钩身高浮雕一螭,螭首上扬,脸短而方,耳作猫耳形,口微张,颈部长,脑后生独角,发及肩部,肩部前凸。螭背上刻双阴线作脊线,脊线两侧刻冰纹作肋骨,四肢显得有力,关节处有卷云纹,整体富于动感。瓜形纽。此带钩在纹饰的刻画上还留有元代遗风,钩身仍略呈琵琶形,但与元代相比变窄,应为明代早期作品。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5、长13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局部有黄褐色沁。龙首形钩首,圆珠眼,张嘴,上下唇有齿,腹上雕一爬行蟠螭与龙首相对,五官集中在面部下半部分,下颔有一长须,两前肢立起,腹下有一圆形纽。
 

凤首玉带钩 明代

 长11、宽1.8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抛光好。凤首钩,凤长眼尖喙,钩身雕刻出凤鸟的两翅及尾翼,纽为椭圆形。
 

兽首玉带钩 明代

长9.7、宽1.6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质地细腻温润。兽首钩,兽眼圆形外凸,兽眉上扬,双耳作桃形凸块向后贴于两侧,钩身略呈琵琶形,纽为圆形。
 

龙首水晶带钩 明代

 长7.8、宽2.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茶色水晶质,晶莹剔透。龙首为钩,钩身素平,棱角挺直有力。背部纽呈长方形。
 

鹅首玉带钩

 明代

 长8.7、宽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质地温润。鹅首钩,颈部以短细阴线刻出一圈绒毛,通体抛光,线条优美流畅,纽为圆形。
 

鹅首玉带钩 明代

 长7、宽2、高2.3厘米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玉质黄色,颜色柔美细润。钩头雕作鹅首形,钩身呈琵琶形,纽为长方形,通体光素,造型简单明快,琢磨精细,抛光极好。
 

凤首玉带钩 明代

 长8.6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上有黄褐色沁。凤首作钩,凤为管状圆眼,尖喙,头上有一条形花冠。钩身分成二节,隆起,钩面阴刻花叶纹。底部有一较矮的椭圆形纽。
 

菊花纹玉带扣 明代

 长8.2 、宽5.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带扣呈椭圆形,整体作菊花形,中间雕出花心,花瓣层叠,略打凹。后有花形圆纽。
 

松鹤纹玉带扣 明代

 长7.5、宽6、厚1.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椭圆形,面浅浮雕刻松鹤纹,背有二圆形纽。纹饰精细,构图疏朗。
 

大象花卉纹玉带扣 明代

 长7.7、宽7.2、厚1.7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有黄褐斑。圆形,面雕一象,上为万年青,中为牡丹花,下有带饰,背有二圆形纽。
 

龙纹玉带饰 明代

 直径6.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质青白色,有黑褐色瑕,细腻莹润。圆形片状。通体镂雕一团龙,身体盘曲,神态威猛,矫健丰腴。雕琢圆润,有很强的立体效果。背面圆环上有四对小孔以供连缀。
 

凤凰牡丹纹玉带扣 明代

 通长15.1、宽3.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带扣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碧玉质带钩,钩为相对两龙首,中间高浮雕凤穿牡丹图案,凤回首长尾,嘴微张,似正在鸣叫。两侧带环为白玉质,玉质泛青灰色,高浮雕缠枝牡丹图案,花瓣丰满。三件带饰背面均有长方形带穿,以供穿系之用。
 

双狮戏珠纹玉带饰 明代

 长6.5、宽4.9、厚1.8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雕大、小双狮戏珠,寓“太师少师”之意。象征官禄代代相传。背面有长方形穿带孔。
 

螭纹龙首玉带扣 明代

 通长10.7、宽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由带钩、带扣两部分组成。带钩为龙首,钩及扣身阴刻有双鸟纹。
 

鹤纹玉带饰 明代

 长5.9、宽6.2、厚11.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委角方形,凸边,边框内浮雕松鹤、祥云。背面光素。侧边中间有竖向扁平孔,可穿皮带。
 

螭纹玉带扣 明代

 通长11.5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由一块整玉镂雕而成。双环圆形,中空,双环镂雕双螭纹对连,连接处为方形活环套雕,环纽镂雕一螭纹,其余三面阴刻卷云纹。
 

花瓣形玉带饰 明代

 直径7.2、厚1.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细腻。为八角花瓣形,外镶铜框。中部浅浮雕圆形凸线,内有小鹿站立回首,牡丹花、灵芝相伴左右。阴线勾饰米字鹿纹,短阴线、网状纹。八角为阴线勾饰卷云纹。铜框背面有两个长方形穿孔。

学习 开门 圈子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