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用玉史与造玉史,而清代玉器集历代工艺之大成,掀起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造玉高潮,艺术成就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乾隆玉”。乾隆时期的玉器工艺精湛,雕琢技法炉火纯青,在历年各大拍场上屡创高价,是玉器市场的一大霸主,亦可见其在收藏家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帝王宝玺是市场通行证,几乎包揽了历年的玉器成交最高纪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古玉收藏近年来更是持续升温,全国数以万计的收藏爱好者加入收藏的队伍,当前各古玩城和商场中玉器店铺往往开在黄金地宝石A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玉奖牌更是强烈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正如半个世纪前《财富》杂志作出的著名预言“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产业”,在近年来似乎得到了印证。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领略近年来那些天价玉器的风采。
《北京翰海2015春拍部分高古玉赏析》
Lot 2341
明 青玉卧牛
长6.6 cm
RMB: 1,600,000-2,000,000
玉牛是商代玉雕动物造型中的典型器,多呈卧姿,而此玉牛作翘首起身之态,较为罕见。此玉牛应为商代统治者所拥有,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1976年,殷王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一件玉牛,与此牛形制纹饰相近。
Lot 2340
明 玉斧
高16 cm
RMB: 200,000-300,000
满红沁玉斧,传世包浆。此玉斧是清宫旧藏,海外回流。玉斧是商代王权的象征,用于王在战场中号令军队或依仗之用。
Lot 2332
元 白玉绞丝纹环、勒(四件)
环直径4 cm 勒高5 cm
RMB: 600,000-900,000
满红沁,绞丝环纹饰犀利,勒子满布云雷纹。属于战国时期贵族配饰。
Lot 2333
明 白玉谷纹璧
直径 8.2 cm
RMB: 260,000-360,000
白玉红沁谷纹璧,红沁的自然分布幽若晚霞,甚是讨人喜爱。在战汉时期,如此润白的玉璧甚是少见。璧在古时是集权者的礼天之器;在当代,“璧”与“辟”同音,人们佩戴玉璧有辟邪保平安之意。
Lot 2336
明 白玉蝉、饰件(四件)
长1.8 cm 长6.7 cm
RMB: 150,000-200,000
玉蝉为典型汉八刀工,是汉代独有的琢玉技法。蝉羽化七年一个轮回,菩萨的花冠上也常饰有蝉纹,与佛教“生命不死、轮回永生”之意相近。
Lot 2428
明 白玉翁仲
高 3.2 cm
RMB: 160,000-260,000
此西汉翁仲眉目刻画清晰传神,衣纹线条清晰可见,为世间少见。翁仲为汉代辟邪圣物。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
Lot 2342
明 黄玉鸮
高 6.6 cm
RMB: 3,000,000-4,000,000
鸮俗称猫头鹰,古时被认为是通神的动物。玉鸮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之一。
此玉鸮展翅直立,勾喙,双爪对立呈抓握状,阴刻线刻画出鸮体的纹饰特征。此玉鸮与其他同类型红山玉鸮最大不同点是:1.体型硕大,透闪石玉质,黄玉种,玉种一流,各博物馆所藏玉鸮均在2-5厘米左右,而此玉鸮高近6.6厘米。是目前已知存世红山玉鸮中最大的。2. 造型刻画生动清晰。羽翼尾翼为瓦弧状,双眼呈水滴状,眼上有阴刻眉线,且头部有网格状装饰,与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村出土的中华第一龙C形龙头部网格纹饰相同,说明是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部落共有的装饰特征。更精巧的是此玉鸮头部雕出一对直立的双耳。以上所述水滴状双眼、阴刻眉线、网格状头部装饰和直立双耳是现存其他红山玉鸮所罕见的。4.此玉鸮包浆厚重,传承有序,红沁满布,甚是惹人喜爱。尤其特别之处是其背部穿系孔是研究红山文化打孔方式的难得的实物例证。
Lot 2331
元 白玉簪头(一对)
长 8 cm
RMB: 400,000-600,000
(注:唐代完整钗头示意图,钗股多为黄金质)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杨贵妃头饰的描述,反映了唐代妇女头饰的雍荣华贵。唐代女性髮髻上主要插饰钗簪之类,有插梳、篦等,也有插金钗、搔头和步摇。在唐代,皇后、太子妃等皇亲国戚才能佩金钗玉饰。此对玉钗头为和田白玉质,温润细腻,虽平素无纹却是反映了大唐盛世高超的製玉技巧。钗头原下镶金钗,钗头成对出现流传至今实为难得。
Lot 2334
明 黄玉谷纹璧
直径7.5 cm
RMB: 500,000-700,000
黄玉种和田玉产量稀少,黄玉自古是帝王权贵专用,战汉时期黄玉璧更为少见。此谷纹黄玉璧谷粒饱满、沁色红润,红黄相衬,色彩奇幻。
Lot 2335
明 白玉谷纹勒
高 7.8 cm
RMB: 150,000-250,000
此战国谷纹勒子玉质细白,谷粒挺拔有扎手感。长度罕见,品相一流,佩戴尤显高贵气质。
Lot 2409
明 黄玉严卯
高 2.2 cm
RMB: 800,000-1,200,000
严卯、刚卯为汉代刘姓皇族专用。此严卯为和田玉质,通体红沁,典型汉制,殳书字体清晰,传世特征明显。严卯为汉朝用于祈福驱魔的佩玉,从上至下打孔贯通。严卯四面有铭文,通常每面八个字。其文为“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这些铭文的字体为殳书,秦书八体之一,意思为求神护佑,摒除邪恶。
Lot 2402
明 白玉多宝串(四件)
RMB: 40,000-60,000
典型良渚文化小饰件。
Lot 2399
明 蜻蜓眼瑞兽挂饰(二件)
RMB: 40,000-60,000
这串饰物由蜻蜓眼和瑞兽组成。蜻蜓眼传世数量极少,古语"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穷"中的"隋珠"指的就是蜻蜓眼。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为了防范恶眼之神,烧制蜻蜓眼做护身之用,战国初年传至我国,成为诸侯王趋之若鹜的宝物。下配汉代煤晶石瑞兽。
Lot 2408
明 白玉绞丝环(一对)
直径 2.6 cm
RMB: 120,000-160,000
白玉红沁绞丝环,和田玉质,包浆厚重。属于战国时期贵族配饰。
Lot 2411
明 白玉工字珮
高 2.3 cm
RMB: 30,000-50,000
此工字佩和田白玉制成,汉代避邪圣物之一,和刚卯、严卯、方胜、司南以及翁仲搭配穿系佩戴,起到辟邪作用。
Lot 2339
明 白玉璇玑
直径 13.7 cm
RMB: 500,000-700,000
商代玉璇玑,齿牙、冠状扉棱环布,形似熊熊烈火燃烧、动感十足的太阳,彰显着极强的张力和暴发力的气质。璇玑源出《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Lot 2343
明 黄玉猪龙
高 7.4 cm
RMB: 2,600,000-3,600,000
玉猪龙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玉猪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此红山玉猪龙为闪石玉质,造型浑厚,眼、鼻、眉、耳刻画清晰。玉猪龙形象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是用以代表神灵和先祖的图腾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