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良渚文化玉器雕工特征


古玉介绍
(文章转载至古玉界)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越4200-5300年。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首次在浙江余杭良渚镇发现这一遗存,所以称作“良渚文化”。
在良渚文化的器型中, 玉镯和 玉环造型丰富,制作精美,艺术性很高。
良渚文化的造型
玉器雕工特征:
1、良渚文化玉器直线深而直,线沿光整平滑。
2、良渚文化玉器折角线深而宽,线底略呈弧形。
3、良渚文化玉器环线有手工磨接和管钻旋磨两种加工方法,前者线痕浅细,线沿多“毛碴”。
4、良渚文化玉器射线细密紧凑,接续痕明显。
5、良渚文化玉器多剔地浅浮雕和阴线刻,刻线呈细弧线和楔形,利用减地平凸的手法用坚硬的器具刻划而成,凸出主要纹饰,强化主题表达。
6、良渚文化玉器常有“拉锯痕”。良渚玉器镂雕时,先在玉片上掏出小孔,再用“锯”锯去多余部分,俗称“锼”,又称“拉丝”,所用弦状拉条犹如无齿锯条,会在镂孔表面留下拽拉痕迹。
7、良渚文化玉器纹饰华丽,新创纹样琳琅满目,有:神人兽面纹、束丝纹、绞丝纹、蚩尤纹、立人纹、兽眼鸟纹、云雷纹、蒲草纹。良渚文化玉器纹饰华丽,纹样琳瑯满目,纹饰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很注重对称美。
8、良渚文化玉器特别注重眼形的琢磨,“良渚眼睛”较之红山文化玉器的“线刻眼”,在细节的刻画上更为丰富多彩。“良渚眼睛”除了单圈、重圈之外,还出现了卷云形、菱形、耳朵形、短直线形眼眶。
9、玉料多来源本地,部分为软玉。一般玉器所用玉材为太湖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以绿为主,或泛青或透黄,玉质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有些玉料疏松吸水。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则选用质地细密晶润的玉材,触感平滑细腻,器物表面呈现宝石光泽,良渚文化玉器表面打磨光滑,有些玉件有“包浆壳”,俗称“玻璃光”。
10、大型玉器多为与宗教、祭祀和象征财富有关,装饰玉器多为小件。

推荐阅读